中國嚴謹的計時工具是學習西方的,三百多年前清康、乾皇帝就喜歡西方各類鐘表,一直到眼下的貪官富豪,國際十大名表依然是腕上的身份。名貴手表成了世界通用的財富象征,隨著歲月的增長,越來越顯示出增值空間,這是技藝與藝術在歷史時空下的價值。
座鐘,掛鐘,還有高層標志建筑上的報時鐘,上海的外灘以及濟南,青島、旅順,太原、以及云南碧色寨的老火車站至今仍然懸掛著100年前外國的時鐘。還有前段時間被燒的巴黎圣母院那座卡西莫多扯著繩子撞擊的大鐘,伴隨了十字架上的耶穌170年,在2019年3月15日傍晚的大火里轟然倒地。而在中國,則是沿用著漢代的日晷,日復一日算計著白天黑夜,子丑寅卯的時刻。
手表,懷表,馬蹄表,從形態(tài)上看就是微縮版的鐘,高檔的百達翡麗,江詩丹頓,朗格,其次是愛彼,積家,伯爵,寶鉑,寶璣,芝鉑,卡地亞,隨后的還有羅馬,梅花,以及歐米加,三度士(后來叫卡地亞),勞力士等等。浪琴,英納格,天梭,阿瑪尼因為本色,簡單,清爽,價格,一直博得工薪階層的喜愛。
七十年代,上海,天津,青島,輕工業(yè)發(fā)達城市,開始生產國產手表,但是品味不低的上海牌,北京牌,東風牌,鉆石牌手表是要憑票供應的,每只在110元到120元,折合改革開放后人民幣面值約一萬四五千元左右。其中,南京推出垂范青史的30元一塊的“鐘山表”,地處欠發(fā)達地區(qū)的清江市輕工業(yè)局,也不甘落后也從上海引進7120機芯,在淮海印刷廠院內籌建“清江手表廠”,組裝清江牌手表。“清江牌手表”表盤設計的非常漂亮,用QJ兩個拼音字母組成,Q設計成一個圓圓的乒乓球拍,小寫的J在球拍里面,像中國乒乓球隊拉起的弧線球。一時還挺暢銷,青年人戴只“清江牌手表”,騎上鏈盒自行車,鈴聲響處,是時髦的標配。那時買手表要看多少鉆,還分全鋼半鋼,有防水,防磁,防震功能,可見質量的保證。
1976年的電子表的突然問世,顛覆了手表的傳統(tǒng)概念,一個當時的小廠采購員,手腕上佩戴一只閃著綠色熒光數字的電子表,絕對是賺人眼球。但是未有幾年,深圳沙頭角,幾塊錢抓一把,論斤買,活脫脫成了地攤貨。
現在有錢的主兒,一人幾塊名牌手表,也是不乏鮮見,修表師傅依舊是個受人尊敬的行當,但是能精細修理機械表的師傅少了,頂多也就是為石英表換換電池的本領。我的好友張壽祿,30年前就在北門橋精修進口表,后來沒有再見到,從他哥哥那里,方才知道他被香港亨得利上海鐘表行聘做了大師傅,難怪十年消息兩茫茫。他哥哥告訴我一個好消息,弟弟為兒子婚姻事,已經辭去上海聘用,已經在淮安開張鐘表修理。
三月的下午,我拎了“江詩丹頓”、“阿瑪尼”、“天梭”三塊表,在新亞商城對面一家移動手機專賣店找到了他。他窩在手機店的角落里,桌子上散落著拆散的鐘表配件,問及哪來那么多貨源,張大師傅宛然一笑:都是各個鐘表修理店送來請我?guī)兔Φ碾y題手表。那天我看了他使用的修理工具,全部是瑞士,日本的精準原裝,應了老祖宗那句話:“沒有金鋼鉆,不攬瓷器活”。很快,我的表整理好了,我想付點辛苦費,被他謝絕了,他說,調整一下對誰都不收費用,何況是多年的好朋友。
我發(fā)現多少年過去了,不管世道變的怎樣浮躁,他仍然像他修理過的手表,在歲月里依然不緊不慢,一成不變的不改初衷。
摘自:天津薊州 曠世風華